【脑健康专栏】非虚构科普故事:睡梦中的“功夫大师”
发布日期:2025-03-20
受伤的妻子与内疚的丈夫
这天,李医生像往常一样在电脑前疯狂地写着门诊病历,右肩关节又隐隐酸痛起来,内心盼着能在中午准时结束门诊。终于等到最后一个患者,然而诊室的门推开后,进来了一女一男。李医生初步判断他们挂错号了,因为女人的鼻梁有些变形,脸上一团乌青。“您是外伤,应该在神经外科看的!”但这次李医生看走了眼,因为女人身后的男人带着一脸的愧疚站了出来:“李大夫,挂号看病的是我,老婆是我睡觉时打伤的…”然后说起原委。
男人叫老张,今年54岁。十年前,他只是偶尔的失眠。五年前,他开始在睡梦中偶尔的扭动、翻身、甚至喊出声来。起初,他和妻子都没在意。昨天凌晨2点,睡梦中的老张突然大声喊叫,手脚挥舞。妻子被他惊醒,试图叫醒他,却毫无作用。老张像一头愤怒的野兽,在梦中与看不见的敌人搏斗。妻子慌张的想把他的胳膊压住,而他挥出一拳,恰好重重地打在了妻子的脸上…昨天上午,他们在外科先给妻子做了简单的处置。到了晚上,妻子再也不敢跟他睡一张床了。又担心他再次发作,就开着卧室的门,在沙发上凑合了一宿。今天在妻子坚持下,老张挂了神经内科的号,他也想搞清楚,自己这种情况到底算不算是一种疾病?以后还会不会再次出现这种情况?该怎么去解决这个苦恼的问题?两天后,老张接受了多导睡眠监测。又到了凌晨2点左右,在睡眠监测室入睡的老张躁动起来,他的肢体剧烈地舞动,嘴里还发出含糊不清的喊叫。医生很肯定,他是快速眼动睡眠障碍(RBD)。老张没有听说过这个名词,于是医生给他做了详细的解释。什么是RBD?
人类的睡眠包含两个基本时相,非快速眼动睡眠期与快速眼动睡眠期。在快速眼动睡眠期,大脑常常进入一个奇幻世界,会充满了生动的梦境。“做梦都想不到”这句俗话,其实从另一面说明快速眼动睡眠时的梦境是荒诞与生动的。而梦境也常常会和现实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才会有大名鼎鼎的《周公解梦》与欧洲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正常情况下,我们进入快速眼动睡眠期时,身体大部分肌肉会变得松弛,处于一种“瘫痪”状态。就像是给身体上了一把锁,防止人体在梦境中做出实际的动作。这种肌张力的抑制是由一系列复杂的神经调节机制来实现的。老张的脑内很可能存在某种病变或功能障碍,导致他在快速眼动睡眠时,肌肉张力无法正常消失。于是,梦境中的思想活动就以肢体活动的形式表现出来,老张在梦中“演绎”各种暴力或激烈行为,如挥拳、踢腿、喊叫等。因为这种疾病出现在快速眼动睡眠期,所以叫做快速眼动睡眠障碍(RBD)。

如果我们把梦境想象成一场精彩的武侠片片场,大脑就是武侠片的导演,身体则是演员。正常的梦境如同彩排,演员只需要去想象武侠片的情节,不需要做出真实的动作。但对于老张来说,彩排变成了实战,身体真实卖力地在表演。这就是为什么RBD患者会在睡眠中出现与梦境内容相关的肢体动作。RBD的风险
RBD背后隐藏着很多风险。如同老张一样,很多RBD患者会出现与梦境相关的暴力或激烈动作,梦中进行激烈的搏斗、奔跑等动作。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从床上坠落,很容易造成骨折、颅脑损伤等严重后果。这使得他们面临着较高的躯体伤害风险。当然,这次老张没有受伤,妻子很委屈的成了“受气包”。除了躯体风险外,RBD与帕金森病有着密切的关联。临床数据显示,约有80%的RBD患者在发病后的10-15年内,发展为帕金森病,RBD可能是一个早期预警信号。事实上,目前已经有研究发现,很多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在发病前很多年,也会出现RBD的表现。除此之外,RBD患者也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一方面,患者在清醒后会对自己睡眠中的暴力行为恐惧自责。另一方面,长期的睡眠障碍和疾病的困扰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使他们感到沮丧和无助,进而引发抑郁症状。如何判断,怎样治疗?
在RBD诊断中,多导睡眠监测是目前的金标准。通过多导睡眠监测,我们可以捕捉到患者睡眠中的各种生理信号,其中肌电活动特征是诊断RBD的关键指标。不过,除了RBD,睡眠中还存在一些其他的异常行为,如梦游、夜惊等,这些症状与RBD有相似之处,需要在专业医生进行仔细的鉴别诊断。RBD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药物治疗和非药物干预,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褪黑素是一种由人体松果体分泌的激素,可以帮助改善睡眠质量,减少异常行为的发生。氯硝西泮是一种苯二氮䓬类药物,具有镇静、抗焦虑和肌肉松弛的作用。它可以有效抑制RBD患者在快速眼动期的异常肌肉活动,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但每一种药物都有自己相应的副作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的使用。此外,对于老张这样的情况,可以适当增加床与床之间的距离。如果是双人床,可在床中间设置一个障碍物,如枕头或靠垫,以起到缓冲作用。这样,他的妻子就不会再次受伤。同时,确保床边没有尖锐或危险的物品,降低坠床受伤的风险,也能保证自己不会受伤。此外,老张还可以通过正念冥想、规律作息等方式,有效减少RBD的发生。内蒙古自治区脑科医院——多学科诊疗的黄金组合
在睡眠医学领域,内蒙古自治区脑科医院堪称西北的领航者,在内蒙古最早成立睡眠医学中心。以往,睡眠障碍患者往往需要辗转于神经内科、呼吸内科等多个科室,而各科室缺乏有效沟通,就容易出现诊断不全面、治疗不系统。内蒙古自治区脑科医院睡眠医学中心的多学科诊疗模式,是其在睡眠障碍诊治领域取得显著成效的关键。例如精神科医生在睡眠障碍的诊疗中,更多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精神因素,如患者伴发的焦虑、抑郁等精神问题。神经科医生会更多留意,患者的神经系统是否有潜在病变,例如是否合并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自身免疫性脑炎等。呼吸科医生会通过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如使用呼吸机等。耳鼻喉科医生则针对鼻腔、咽喉等部位的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改善呼吸道通畅度。通过这种多学科协同的治疗方式,患者的睡眠呼吸障碍得到了有效改善,睡眠质量显著提高。此外,中医、蒙医、物理治疗也会在睡眠障碍类疾病中发挥有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