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科普

一线医护人员心灵处方

发布日期:2022-11-09

新冠疫情造成了全球心理健康危机,加重了短期和长期压力,损害了数百万人的心理健康。据估计,在新冠肺炎疫情出现的第一年,焦虑和抑郁障碍的发病率均超过25%。

目前,由于疫情形势复杂艰难,抗击疫情无疑是一场持久战,此次抗击疫情“阻击战”中,定点隔离医院与方舱医护人员作为最主要的战士,冲锋在前,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同时因疫情原因,大部分医务人员一直处于长期在外支援抗疫或居家隔离中,无法照顾亲人以及长时间的分离与担忧,医护人员临近职业耗竭。因而,会有更高的风险出现情绪困扰和心理危机。而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更好的帮助他人和应对疫情的前提,医护人员积极进行心理自助和疏导非常重要。为有针对性缓解抗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心理的压力,我们特制定这样的“心灵处方”,来减轻医护人员的心理负担,更好的投入工作中,为您的心理重筑防疫堤坝!


一、医护人员的心理特征:

1.、工作耗竭:目前医护人员人手紧张,一个医护人员可能承担几个人的工作量,超负荷运转,加之穿上全套防护服后,呼吸受到一定限制,近期气温的骤降,体力下降,医疗操作时间更长,睡眠饮食不规律。同时需要大量精力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释与安抚工作,从而导致身心疲惫,精力耗竭,心力憔悴。在此情况下,容易出现一些身心反应,比如食欲减退、容易疲倦、失眠、血压升高、颈椎、背部疼痛、头晕头痛、心慌出汗、胸闷气短等。

2、担心与恐惧:一线医护人员每天都在接触携带病毒的患者,存在感染风险。在这样紧张的工作环境下,往往会担心自己被感染,同时还要牵挂着家中的亲人以及同事感染病毒,对未知的不确定性,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已经确诊接受治疗或者刚确诊的患者与家属也容易出现焦虑不安恐惧的情绪,对医护人员出现愤怒的语言与攻击行为,也容易让医护人员产生担忧、抑郁和紧张情绪,头脑里会反复出现各种担忧、回避的念头。加之封闭隔离,得不到家人的情感支持,会感到孤独与长期的低落心境,与人交往的动力下降,提不起精神或者急躁。

3、认知与行为变化:由于刚开始定点隔离医院与方舱医院的新环境对医务人员来说不太熟悉,在救治患者时可能会出现紧张焦虑,甚至手足无措,会产生自责感和无助感,同时又怕出现自身感染给身边的人带来危险。因此医护人员在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情况下,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大量精力关注讨论疫情,警觉性提高,出现过度防护,反复洗手、消毒,出现各种负面的想法,判断和理解力下降,导致工作质量和效率下降,容易抱怨,没有耐心,发脾气。

二、我们该如何调试?

(一)合理排班,规律作息,适当运动

1、计划在前,让每个医护人员对自己的工作有充分的心理预期,避免临时安排工作,同时尽量调整生活作息,按照原先的节奏生活,有工作时段、休息时段、娱乐时段,以获得稳定感。同时保持适度体育锻炼,加强新陈代谢,提高自身免疫力。

(二)接纳情绪,表达情绪

1、接纳情绪:允许自己示弱,感到压力无法承担时,及时与领导沟通,根据自己能力去做事,焦虑、烦躁抑郁等情绪都是正常的反应,接纳并允许自己有这些情绪。

2、表达情绪:只关注官方信息,控制接受消息的频率,现在我们可以从不同的途径了信息,各种消息不断弹出,让我们无所适从,徒增焦恐慌情绪,影响心情,可以通过绘画、听音乐、唱歌等方式放松下来,减少因信息过载带来的心理负担。

上述内容我们从制定计划的合理性以及针对情绪处理的角度给大家介绍了帮助我们自我调节和疏导的“心灵处方”,我们将会在下一篇推文中继续为您提供更多实用的方法以及练习来应对焦虑等负性情绪。